小湉原本是訓練營的學員之一,在完成日月潭29公里賽事的訓練後,希望我能為她開設銜接課表,目標年底2017台北馬拉松。小湉的馬拉松經驗不多,只跑過一場(4小時50分完賽),很希望能一舉突破4小時的大關。考量兩場賽事的性質與時間間隔(七週),我相信應該有機會。

訓練規劃

七週訓練分為三部分:1週調整恢復、4週質量訓練、2週賽前減量。日月潭超半馬的訓練為有氧能力奠下基礎,課表以配速跑為主,內容分配大致是:長距離配速跑佔50%、2~3公里的長距離間歇佔20%、輕鬆跑與少量山路訓練佔30%。每週二、四課表為間歇,週末安排長距離配速跑。單次訓練里程數未曾超過21公里。

大猴子類型跑者

小湉雖然跑齡很短,卻能承受非常高的訓練量,是很特別的大猴子類型跑者。七週平均里程數55.7公里,平均訓練指數133.6。訓練指數同時考量到訓練時間與強度,是量化訓練壓力的指標。小湉在四週質量訓練期間的訓練指數都在140以上,倒數第三週更高達196.3。雖然訓練量很大,但並沒有造成傷痛,小湉的治療師協助運動按摩時也表示整體肌肉保持良好彈性的健康狀態。

七週下來當前跑力由36.2提升至42.0,前後進步幅度達5.8。

賽前調整

雖然沒有受傷疑慮,但密集且大量的訓練為身體帶來不少疲勞與心理壓力,狀況指數最低來到-11.2。最後兩週進行大幅度減量,調整身體狀態。狀況指數在賽前五天轉為正值,並在比賽當天拉到最高峰4.9。

比賽狀況

台北馬最終成績為3小時56分45秒,成功一舉突破四小時。前半馬時間1小時58分40秒,後半馬時間1小時58分13秒。前後半馬時間非常相近,並且後半馬優於前半馬(negative splits)。平均配速5:34/公里,最後一公里平均配速4:52/公里。整體狀態非常穩定,後段有餘裕加速作最後衝刺。

分析成功原因,歸因於三點:

  1. 扎實的有氧基礎:日月潭超半馬的訓練過程為這七週奠定了穩固的根基,帶來大幅度進步。
  2. 努力認真的態度:七週的課表小湉完全沒有漏掉任何一堂,不管颳風下雨、天氣再冷都沒有令她卻步。
  3. 對教練充分的信任與溝通:對訓練有信心,才有良好的訓練品質。


延伸閱讀:


您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