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始從事教練工作時,最常對著運動員/學員喊:「姿勢要維持住!」「身體不要垮下來!」「抬頭!不要低頭!不要彎腰跑!」有時喊了很多次,他們還是做不到,原來會以為...
居住在亞熱帶地區的我們(包括臺、港、澳),每年一到夏天總會感到困惑,自己怎麼比前幾個月的冬季表現退步這麼多?明明也沒有練得比較少,是不是訓練上出現瓶頸了呢? ...
跑完馬拉松之後隔天,肌肉感覺「痠痛」,跟我們常聽到的「乳酸」閾值,或是在高速間歇時肌肉「痠脹」發熱的感覺,有什麼差別? 「痠痛」是因為肌肉在長時間或高強...
多數跑者為了要提升跑步表現和降低傷害,經常會優先調整「姿勢」,然而對 RQ跑步科學團隊 合作教練 Drew 而言,從「動作」來觀察並預測跑步表現和受傷風險,再透...
當提到跑步功率訓練,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跑步要用功率?它跟我們常用的心率跟配速有什麼不同?」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以解答這個疑問。 ...
「體能」是指身體的能量代謝系統,訓練它就好比改造車子的發動機。我們這裡要討論跑者該具備何種效能的發動機,以及該如何鍛煉?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身體裡的...
先求無傷完賽,再追求成績 姚O宇同學參加了 2019 年二水馬的全馬訓練營,在 7 月開訓前的體能指數到達 23(一般人的體能指數...
身體素質由「體能」和「力量」(體力)組成,但只有體力進步並不保證能跑得更快,還可能提高傷病風險。 體能:是身體裡的能量代謝系統。當我們...
會不會練太多?吃的課表太輕還是太重?每當你練跑後,可以靠自己的感覺確認前述問題嗎?事實上,目前坊間已有許多運動科學上使用的量表能輔助自體感受,本文除了介紹可供參...
在開始分享一系列科學化訓練相關的知識之前,我們可以先來思考「科學化訓練」的元素有哪些?該如何界義它? 從字面上的意義來解析,我們分別來...